中晚明民间生活场景的空间叙事——〈金瓶梅〉中的市井与宅园形态及意涵

导 师: 常青
作 者: 李辉
关键词: 空间叙事,金瓶梅,市井宅园,建筑礼俗,小说版画

摘 要
        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角度,《金瓶梅》有如下一些特点使之值得进行相关专业研究:
        首先,《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作品,因而会有着更加清晰的时代性与地域性界定,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相对较为明确的时空轮廓。
        其次,在小说的叙事结构上,《金瓶梅》突破了先前小说的线性结构,采用一个网状结构。这样的结构无疑能够全面铺陈丰富多样的社会空间场景,为建筑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展开工作提供一个多层次的平台。
        再次,《金瓶梅》表现的是相对比较真实的明代市井生活的面貌。以前的历史研究,包括建筑历史研究,更多的关注于在当时社会中占主导地位阶层的物质与思想方面,亦即主流文化的研究。但若从绝对的数量与丰富程度而言,非主流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就可信度而言,市井生活状况较少触及当时政治文化的焦点区域,所以在叙事过程中较少使用正史惯常使用的所谓“曲笔”的方式,素材更加直接,也更加真实。近些年来,中外建筑理论学者对于这些文化作用下的建筑与空问,给予了很多的关注。探究明代中晚期的社会文化中的“风土”空间,这部小说提供了大量而多层次的素材。
        第四,《金瓶梅》有着明代晚期的二百幅版画,而且与其篇章回目相互对应、彼此作解。这些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街市、园林、建筑、家具、服饰以至仪式场景等与建筑空间叙事相关的内容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也是比较关键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对于这样一部文学作品采取回避的态度,因此从建筑历史的角度,以《金瓶梅》为社会文本解读当时市井生活空间的研究存在大量的学术空白。当今的社会文化氛围,已经基本能够接受对《金瓶梅》的相关深入研究。
综合考虑以上对于《金瓶梅》相关专业研究价值的分析,论文拟以小说提供的基本物质空间为素材,以文化人类学等相关理论为工具进行剖析,试图解读明代中晚期社会中市井建筑文化的空间叙事特征。
研究由如下几部分组成:
        一是城市研究,就小说叙事所涉及的城市规模、形态、布局等方面,初步描绘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形态,并试图探究城市的地域性特征;二是建筑研究,主要以小说所描写的宅园物质空间形态为依据,从建筑布局、规模、物质形态、文化风格等方面,结合当时建设成本、建设过程管理等相关内容,勾画出明代中晚期相关地域的市井建筑活动概况;三是建筑相关的习俗、制度等研究,结合明代中晚期社会特有的“僭越”现象,以期揭示当时建筑文化的一些深层特征及相关动因;四是小说版画的建筑研究,通过与之相关的创作时间、画家刻工、画作内容等方面内容,参照同时期的一些同类型版画作品,系统分析其中包含小木作在内的建筑素材,作为前面几个部分的补充或佐证,以便更形象直观地表现当时的市井建筑活动情况。
        以上这些工作,一方面可能填补传统的主流建筑史研究中对于市井关注的不足,同时探索一些新的研究途径及方法;另一方面,与已有的建筑历史研究不同,从小说作者或版画创作者的角度,可以更多看到非专业人员对于城市、宅园等建筑因素的解读,以期更加接近古代中国人的建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