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原英领馆地段保护与更新概念设计
        外滩原英领馆地段在地域上是指西至四川中路,东至中山东一路,南至北京东路,北至南苏州路,处于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的区域,“东扼水道咽喉,西窥吴地丰产”,以外滩33号原英领馆、新天安堂、牧师宿舍和划船俱乐部一组早期坡顶清水砖墙建筑群,无疑是外滩时空之首,其西侧的圆明园路街廓建筑包括了西洋宗教、传媒、学校等文化机构,可称为退后的“西风外滩”。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一地段在现代成为了繁华外滩中被遗忘的角落,环境杂乱,建筑破败,交通拥堵。2000年,常青研究室接受了新天安堂实测和修缮设计及外滩源保护与再生概念设计任务。
        概念设计从建筑人类学的历史场景解析入手,对“外滩源”地段作了深入了历时性研究(发表了研究成果并出版了专题博士论文)。提炼了“外滩源”近代变迁的四条主线:地脉特征——黄浦滩头的“金转角”、地段雏形——水滨街区的西洋景、市政设施——租界兴起的物质基础、周边关联域——城市生长的腹地。发掘整理了“外滩源”的丰富历史内涵:英领事馆、宗教圣地、西风东渐的场所。采用了空间设计场景化、交通组织步行化、街区改造重置化的方法,将“外滩源”设想为具有地方特色与国际的“都市综合体”。最早提出了结合“外滩源”再生,拆除闸桥,将外滩快车道改走地下(水下)的构想。